〔記者侯千絹/屏東報導〕國外盛行的廉價航空吹進台灣,最近物價連番上漲,廉價航空正夯,但因廉價航空的消費特性有別傳統,時常衍生糾紛,從跨國換票到網路旅遊等諸多陷阱,糾紛層出不窮。
縣府消保官程俊表示,屏東市一位林姓民眾二月十日透過網路,向捷星航空公司購買桃園到大阪的來回機票,金額已付清,二月十五日到櫃台辦理報到時,櫃台告知已關艙不能再報到,林姓民眾當下致電到捷星的台北辦事處,希望延後關艙,服務人員告知無法延後也不能退票。
捷星公司委託代辦開票業務的一家國內航空公司告知,可以加二千五百元改成隔天起飛,但林姓民眾當場未應允,待其改妥住宿等相關事宜返回航空公司辦理延票時,這家航空又說已超過延票期限,他再次致電給捷星航空要求辦理大阪到桃園段的退票,依然遭拒。
林姓民眾質疑,回程機票未使用也未到期,為何不能退票?此外,捷星航空公司在台灣只有辦事處和電話,一旦發生事情,辦事處人員卻動輒要求消費者致電到新加坡的公司洽詢,航空公司在台販售機票的模式讓消費權益未獲保障。
此外,另有一對黃姓公教夫妻檔在電視購物頻道購買菲律賓的旅遊商品,訂單載明配合的四家航空公司班機號碼與航段,這對夫妻繳清近五萬元費用,出發前三天卻收到行前說明書,飛機並非原先訂單載明的四家航空公司,而是馬尼拉精神航空,上網查詢才知道是一家廉價航空。
這對夫妻對於廉價航空的飛安信用產生疑慮,隨即向片面更改交通項目的旅行社提出異議,黃姓民眾認為,行前說明書與合約訂單內容明顯不符,明顯欺騙消費者,要求退回旅費及簽證費。
程俊表示,國外廉價航空盛行,但國內民眾對這類航空的特性及規定一知半解,很容易產生糾紛,加上又未在台灣正式設點,一旦遇到突發狀況,動輒需與國外公司斡旋,增加溝通困難與費用支出。
-----------------------------------------------------------------------------------------------------------------------------------
看到類似的新聞,我真的覺得應該打屁股的是遲到的乘客,而不是航空公司。
這件事情看起來,其實發生了兩個最重要的癥結點:
1.乘客未準時辦理報到手續
2.乘客未仔細閱讀購票的票價資訊與相關限制
首先先說未準時辦理報到手續的這件事情,其實現在除了要求本來就比較嚴格的低成本航空公司(翻譯成"廉價"我覺得會造成貶抑的先入為主觀念),其實已經有好多航空公司對於準時停止辦理報到,起飛前指定時間準時關艙門相關作業進行嚴格的規定,除了確保最基本的航班準時調度之外與營運控管之外,相關的飛航安全規定也是重要的考量。造成遲到的原因相當多,當然要避免的唯一辦法,就是提早抵達。
即使辦妥了報到手續,進入了管制區,要是貪戀在逛逛這些機場免稅精品而沒有依照規定時間抵達指定的登機門前,一樣都有被拒絕登機的狀況。不用開玩笑,即使不是"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新加坡航空,國泰航空,這種狀況也時常發生的。
我也遇過開立團體機票的客人,從香港回台灣,自己在托運行李的時候竟然將自己的港簽放在行李裡面被"拖運"走了,即使完成了報到手續,地勤人員因為查驗證照程序發現旅遊文件未齊全,還是將行李拉出來取消這次的報到手續,當然,這些程序造成無法順利登機,隔天需要另外購買機票回台灣,也是必須由乘客自己處理。
第二再說未仔細閱讀購票條件的事情,捷星航空與同樣是低成本航空公司的亞洲航空早就提供中文的訂購流程,並且清楚將票價的相關規定都清楚的在訂票流程中標明出來,如:
即便是"服務非常好"而且"一點都不廉價"的其他飛航台北大阪的航空公司,如日本航空,各自也會將這些相關的規定都在訂票的過程中告知消費者。
文中另外提到的團體行程指定的航空公司一事,最後發現是"馬尼拉精神航空公司"一事,旅遊套裝產品本來所牽涉的銷售條件與狀況又更多,這樣搧風點火的報導,充滿"陷阱"、"易產生糾紛"、"消費特性有別傳統"、"消費權益未受保障"、"溝通困難"等非常主觀性的報導,對於這些已經依照遊戲規則的航空公司經營來說,真的有失公平。
所以類似的狀況,其實應該多往正面的方向來提醒:
1.任何優惠與促銷都有相關條件與規則,在付款之前消費者有事先閱讀相關條款的義務。
2.盡量提早抵達機場報到。
3.這些航空公司如果有提供網路預先報到的功能,也盡量事先在網路上操作,為自己多爭取一點比較可能的時間彈性。
遊戲規則就是規定和遵守,如果規則無法依照自己的習慣,那就換另外一比較接近自己的習慣的遊戲規則來遵守,這樣就不會有不必要的糾紛產生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